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載入中

資料處理中

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受限於山區地形及台9線為主要聯外動線之不利因素下,除局部路廊以路堤、路塹方式構築外,大部份採隧道及橋梁型式布設,以促使路廊山坡地合理之利用。

此外,為促進水土資源之永續利用,應以工程、農藝或植生方法來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更應該於施工中相關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施工影響層面於工區範圍內避免製造災害於區外。


1.土石方處理

施工期間所產生之土石方,除部份先行調配利用於路堤填築及隧道仰拱回填等外,其餘碴料將作混凝土骨材及碎石級配利用,且藉由鐵路運輸方式外運,以降低砂石運輸對台9線及地方道路之環境衝擊。

2.排水設施

排水設施係依據相關規範、地區之排水及地形特性,將路廊及上游之地表逕流作有效之引導,分流或排放至下游安全地區,並於適當位置佈設沉砂設施調蓄開發後所增加土壤流失量,以避免災害發生。

水土保持-排水設施水土保持排水設施

3.邊坡穩定 

本工程之路堤路塹挖填邊坡每一階坡高以10公尺、每階設置寬度3公尺平台為原則。路塹段開挖坡比為1.00V:1.25H(或1.00V:1.00H),並施作自由型格梁護坡與鋼筋混凝土格梁護坡來穩定坡面;路堤段回填坡比則為1.00V:2.00H。各隧道洞口臨時開挖坡比主要以1.00V:0.50H為原則,開挖坡面施作10公分厚噴凝土護坡,部份隧道需輔以排樁來避免開挖整地範圍過大,但隧道邊坡穩定示意圖工程完工後開挖面將回填順接回原地形。


4.植生綠化

植生綠化工程乃利用植生覆蓋坡面及裸露地表,以避免表土沖刷;植生根系深入土中,可防止淺層崩塌,以達水土保持及綠化之目的。為使本計畫植生能在短期間達成滿覆裸露面之成效,並能適應當地環境,乃採用適合當地自然條件及邊坡工法之方式,選用合適之水保植生種類,並以生態考量,儘量採用當地植生種類,以達穩定坡面表土及綠化邊坡之全面覆蓋功效。

水土保持-植生綠化水土保持植生綠化

5.臨時防災措施

臨時防災措施示意圖1水土保持-臨時防災措施示意圖1

水土保持-臨時防災措施示意圖2水土保持-臨時防災措施示意圖2水土保持-臨時防災措施示意圖3水土保持-臨時防災措施示意圖3

施工過程中,由於須去除植被,擾動表層土壤,致使施工區地表裸露,土壤直接受雨水打擊,而造成表土沖刷,因此施工作業時須有妥善之臨時截排水設施及控制土砂移動之水土保持措施,方可使因施工開挖、填築而造成土壤沖蝕或水質污染之可能降至最低,以防止災害之發生,並達成水土資源保育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