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日期: 民國101年3月30日
資料提供單位: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
提要: 補充南澳鄉武塔部落民眾憂心武塔隧道路線規劃、施工說明
內容:
1.「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工程規劃環境影響說明書」於89年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議第68次會議審議通過,蘇花高速公路計畫於90年12月進入初步設計階段,於92年3月進入細部設計。本路段(南澳武塔段)於蘇花高推動階段即進行嚴謹之地方意見蒐集,於92年3月26日路線公聽會,聽取尊重地方意見將原本以高架橋方式通過武塔聚落西側之路線,調整轉向西側山丘以武塔隧道避開武塔村,使工程對住民影響干擾減至最小,並考量不造成武塔公墓拆遷課題,武塔隧道南口路線經公墓區西緣(未穿越公墓區)。
公聽會主要意見(路線工程面):
●南澳鄉對於路線位置原則無異議。
●工程廢土運送應顧及環境保護。
●武塔山壁易落石,隧道施工應有安全評估。
2.後續推動蘇花公路改善計畫(本計畫)路線即參考利用蘇花高速公路計畫設計評選路線,以減輕工程對武塔國小及聚落環境衝擊,故路線採轉向西側山丘以武塔隧道避開武塔村,並考量以不影響武塔公墓為主要課題,因此武塔隧道南口路線沿公墓區西側經過(未穿越公墓區)。
3.南澳武塔路段主要工程限制為武塔聚落影響、南澳南溪治理計畫線、武塔隧道及觀音隧道洞口位置。
4.路線方案評估說明:
●地方建議路線1:路線平行行水且於河川治理計畫法線內,不符水利法規定。
●地方建議路線2.:路線緊鄰武塔國小環境影響較大,路線利用北迴谷地,該區地形對隧道工程有淺覆蓋及偏壓之工程風險。
●蘇花高規劃路線:路線位於武塔聚落西側高架布設,對武塔聚落環境影響較大,蘇花高計畫估畫階段地方反對。
●蘇花高設計及蘇花改設計路線:路線於武塔聚落段轉向西以武塔隧道避開武塔聚落及武塔公墓。
綜上,路線工程整體考量南澳南溪河川計畫法線、武塔聚落(武塔國小)環境及觀音隧道北口地質地形進洞條件等限制因素,評估目前推動方案為整體區域條件評估下之較佳方案。
5.蘇花改南澳武塔路段 路線說明會及用地取得協議
●蘇花公路改善計畫之推動,雖本路段路線仍沿用蘇花高速公路方案,為慎重考量,仍於計畫可行性階段亦即進行地方溝通作業,99年1月18日於南澳鄉辦理計畫推動說明會。
●續工程規劃及環評作業階段於99年6月26日赴南澳鄉辦理計畫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讓地方充分了解路線工程方案及工程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內容。
●99年12月10日辦理工程規劃方案路線公聽會南澳場次。
●100年5月31日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南澳和平段新建工程用地取得協議價購會(上下午共二場)
6.蘇花改歷經嚴格環評審查機制,並訂定以往工程未有之環境汙染、生態物種及隧道湧水之停工機制。
7.減輕施工中環境衝擊對策:
●本改善計畫施工運輸以不利用既有台9線為構想。便道系統亦以減輕環境破壞盡量於路權工區布設或利用既有產業道路。
●考量施工期間之運輸交通及噪音對聚落生活之衝擊影響,主要施工道路儘量採南澳南溪高灘地便道運輸。
●檢視施工便道構想,對環境衝擊較大者為觀音隧道施工運輸利用南澳南溪溪底便道,本計畫將於跨河深槽區架設鋼便橋,並利用植被較少之高灘區闢建無鋪面便道,管制固定便道路線範圍,以減輕水域環境衝擊。
8.武塔隧道施工對策
●武塔隧道於規劃設計階段即辦理130公尺長之鑽探以充分掌握地質特性,經評估並無不良地質情況,而武塔部落及公墓亦未位於順向坡潛勢區域,並於環評承諾採機械開挖方式(非鑽炸法)以減少對地層擾動。
●有關部落民眾的憂心之路線課題,蘇花改工程處於99年起至今已有召開多次地方說明會,可能溝通深度不足,工程處會再加強與地方溝通說明,傾聽民眾意見,除讓居民能安心之外,也歡迎參與監督施工,讓工程過程公開透明。
●針對部落憂慮工程對於公墓影響,本計畫將考量於隧道口與路權範圍間進行植栽緩衝綠帶設計(約20~25公尺寬)。施工中設置鋼構台及鋼便橋提供施工車輛進出,減輕對於公墓道路進出使用。
●針對部落居民反應山壁落石疑慮,除隧道施工採機械開挖,另考量配合地方需求檢討研擬聚落與山坡間設置防落石柵欄設施。
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設計科
聯絡人:林廷彥
聯絡電話:03-9592000轉111
防汛作業無缺口
工安要求無災害
進度要求均達標